經濟下行趨勢中,伴隨著中央防范金融風險措施的深入,從產業資本的上市公司到一級股權投資市場,再到創業企業,資本產業鏈條陡然緊張。股權投資行業募資環境急轉直下。投資、募資案例數和金額較去年同期均呈現明顯下降趨勢。出資人資產配置也面臨新的挑戰。
7月25日—26日,由融資中國主辦、融資中國網、融中母基金研究院、融中資本協辦的“融資中國2018股權投資產業峰會”在北京四季酒店隆重舉行。本屆論壇以“趨‘勢’創新”為主題,來自投資機構、產業資本、金融機構、上市公司、獨角獸企業、政府相關領導,行業專家等匯聚一堂,聚焦行業發展趨勢,產業投資熱點話題,項目融資路演、GPLP路演等活動,探討2018年以至于未來幾年的產業投資布局與配置。
以“蓄勢待發,智造/軍民融合領域的投資趨勢”為題,大會進行了論壇環節。
復星創富執行總經理曹霄輝、可可資本合伙人李笙凱、雷石投資合伙人溫旭偉、達晨財智合伙人于志宏、君創資本CEO/創始合伙人朱峰、中科創星董事總經理張輝參加了論壇討論,金葵花資本副總裁戚博軒為論壇主持。
以下為 “融資中國2018股權投資產業峰會”中,“蓄勢待發,智造/軍民融合領域的投資趨勢”論壇環節中的精彩演講實錄,由融資中國整理。
主持人戚博軒:大家上午好,非常歡迎大家來到今天的現場,今天是我們高端制造的專場論壇。咱們開場先各自介紹一下機構的情況,包括大家聚焦的細分領域。高端制造是非常寬泛的行業,大概先介紹一下各自的情況。
曹霄輝:謝謝主持人,我是來自復星創富的曹霄輝,復星整個基金管理公司管理了6支人民幣和兩支美元基金。從產業鏈來講上下游都投,從投資期限來講,VC也投,PE也投,IPO和二級市場都在做。高端裝備,或者中國制造2025,不是特別性感的投資行業,投這塊還是需要一定的愛心、耐心、信心以及決心。
復星從2017年和2018年上半年投了高端裝備智能制造和工業的項目,這塊是相對比較平穩的,也是最實實在在的實體的投資。復星希望各位嘉賓,大家一起合作,一起尋找在一二級市場一些好的投資機會。
李笙凱:各位好,我是可可資本的李笙凱,我們可可資本是相對年輕的機構,大概成立三四年的時間。我們現在管理資金規模是十個億左右,我們也在成立新基金,我們拿了科技部的引導基金,獲得上海市和上市公司的基金的配置。我們主要是在機器人方面,人工智能以及智能制造大方向做布局,我們2014年開始在工業機器人和智能化領域做一些投資。
因為我們認為要改變整個人類社會的創新才能改變整個社會。從中國進入中等收入水平的國家和個性化需求越來越多,大家對服務業要求越來越高,使得我們產品多樣化越來越多,但是像蘋果爆款的企業是很難出現了,我們在這個領域上做一些早期的布局,自由創新我們一直做這些領域。像曹總提到作為產業投資和技術投資,本身市場的需求以及技術創新的時候,其實很多切合點找到技術的成熟度無法滿足市場的需求,所以很多產品發展過程中是等待的。
然后總體來講,我們對技術這塊抓的比較深,對市場需求判斷的比較密切,我們企業的情況每年業績增長超過百分之一百的也不少,這個企業是需要很多的耐心,以及等待,尤其從創新性企業從技術滿足市場需求,以及價格是需要全力做的。
溫旭偉:大家好,我是雷石投資的溫旭偉,我們在PE行業是成立比較早的,2007年,經過11年的奮斗到現在是一百億,我們投資聚焦在醫療衛生服務未來的產業,節能減排,還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端制造和技術服務。
于志宏:大家好,我是達晨財智的于志宏,達晨是比較老牌的機構。我們到現在是18年的歷史,目前管理的資金量260億人民幣左右,大概組合投了460多家企業。目前重點在A股,包括主板、中小板、創業板有很多企業上市。達晨財智作為主流的VC,國內戰略新興產業是我們的布局,智能制造是我們其中的一個板塊。技術創新是中國整個經濟發展的動力,技術創新成為我們不可逾越的溝壑,我們必須要跨過去。
朱峰:大家好,我是君創資本的朱峰。君創資本2014年開始運作,2014年第一支人民幣基金到目前為止,大概是50億的資產規模。君創資本在大消費領域,文娛領域,投出了不少很好的標的。從過去一兩年開始,我們涉足到軍民融合的領域,去年也在航天航空領域進行了投資,后面我們也會加大投資。
PE行業,2016年是深秋,2017年是初冬,2018年是深冬,后面還有寒冬,還有嚴冬。我們做好自己的事情,把內功練好,判斷好行業,把握好趨勢,就會看到爆發性企業的存在。我們堅定的看好未來,對未來我們充滿信心。謝謝大家。
張輝:大家好,我是中科創星的張輝。中科創星是一個比較年輕的機構,成立了5年左右,現在管理50億左右的基金。我們是中科院旗下的,專注于高科技天使階段企業投資的機構。我們國家在過去的20-30年的資源型的驅動,投資驅動的增長,階段性成果之后,未來20-30年我們的核心驅動力是技術驅動,我們在5年前開始以高科技技術型創新的企業做布局。我們到現在,也投了一些比較有特點的企業。比如我們投了兩個院士還有很多千人計劃的創新項目,有量子計算機,有針對大腦皮層活動的技術,也投比較創新一點的,像無人駕駛汽車,也投商業航天。我們在先進制造這個行業里邊,投的比較多的好一點的,可能在商業航天,算是比較完整的,整個產業鏈基本上都在布局,謝謝大家。
主持人:謝謝各位精彩的分享。我也大概介紹一下金葵花,金葵花成立時間不長,2014年7月,大概是4年多的時間,前些年發展還是比較快也比較順利,現在資管規模到百億人民幣的級別,我們聚焦的行業跟各位差不多,對消費升級,包括醫療,包括智能制造都非常關注。整體來說,消費肯定是中國目前拉動中國經濟發展很重要的馬車。但是滿足消費升級的需求,需要靠我們制造業的轉型升級。整體來講,如果沒有供給端就是制造業的轉型升級,我們消費端的很多需求,實際上也是無法被滿足的。我們也投資了很多跟消費和智能制造產業升級有關系的企業,包括我們在芯片領域也有比較早的布局。
工業4.0浪潮來襲 沒有產業邏輯和深度,撈起的魚雷比魚多
主持人:智能制造規模非常龐大,里面包羅萬象,很多細分的領域,包括金葵花在新能源汽車芯片都有布局。借此機會,大家把各自的細分領域再聊一聊。
另外再聊一聊整個目前的市場環境,到底有什么變化,投融資環境出現了什么變化。我們出現了中美貿易戰,政府對行業扶持的力度是加大的趨勢,想聽聽各位的高見。
曹霄輝:我先拋個磚,因為我在政府部門工作過,也寫過中國制造2025,在細分領域也做過,現在在復星,我從政策制定者、企業家和投資者來說。
第一,整個復星的考慮,為什么要投智能制造,或者叫機器人及工業自動化。復星從2016年有一個新的邏輯,有一個貫穿始終的戰略目標CTOM,我們觀察中產階級的消費力。技術發展已經推動了工業4.0革命的到來,水電包括自動化到了4.0,這是外因。內因,勞動力成本的提高,富士康在淮安每年招聘的費用是400萬,導致企業必須從內部提高生產效率降低勞動力成本。
還有一個潛在推動力,消費者實際上的要求,已經反推到生產者必須滿足個性化的需求。舉兩個例子,我們投的一個服飾品牌,做到110個參數,每個西服根據個人定制的。另外的例子是汽車,2016年汽車更新換代是4.5年,2017年降到3.8年,2020年更新換代不足18個月,汽車慢慢是一個消費品。制造業或者高端制造,我們投所有行業的服務業,這個市場如此之大,才能夠為我們LP賺錢。
第二,復星投哪塊。簡單來說,我們關注領域很多,基本覆蓋所有的領域。但是我的團隊只是投機器人和工業自動化,更加貼近于消費者的需求,滿足消費者柔性化、個性化、小批量定制化的生產能力,這是我們主要投的。投的方向,上游包括機器人,投了以色列的公司。我們也投了柔性的執行機構。投資邏輯也簡單分享一下。上游的打法,首先你要有核心產品,其次你有核心的技術,并且有不斷迭代的能力,你的技術運用在哪里,市場在哪里,這些沒有,在上層基本上會投死。下游首先你作為集成商,機械臂和簡單工作站是市場需求,這是投資邏輯。中游區分細分市場,比如我們會投特殊行業的機器人。
第三,復星整個邏輯。從參股型到重要參股,二股東和控股產業投資來轉。我們百分之百控股德國的全球最大的汽車集成商。我們剛剛投了一家,因為我做技術出身可以拿到很低的價格,因為市場無論嚴冬寒冬還是初冬,對于高端制造的追逐這個市場確實太貴了,現在國內國外一半一半。
另一個邏輯,控股型投資更加體現好的投資機構,我們賺的錢不是利差,更多是企業增長的紅利和未來你作為一個產業龍頭,完成馬太效應堆積之后的紅利。為什么我們投這種產業,就是未來產業鏈打通,縱向打穿橫向打通之后才能夠享受到中國制造業升級轉型的紅利,才能夠讓客戶賺到錢,對我們來講作為有情懷的投資人,我更多投的是這些方向。
最后說一下國家政策。之前牽頭參與了中國制造2025的政策。簡單說兩點,第一點,未來中國制造2025不再提,這個詞會模糊化一些,由于中美貿易戰和其他的原因,未來我們會模糊化這個概念,但并不會減少和修改這個產業的補貼。國家政策是國家一部分,省里一部分,未來向中小優秀企業和杰出企業去轉。
第二點,我建議大家更加理性的對待政策的紅利,雖然我們有2025,2035,2045的計劃,實際上這個是不能延續的,還是要有企業自己內升的增長。復星去年在高端制造和工業自動化這塊投了五個,目前來看每個項目都比較穩,不會超過50%—60%的增長,但是每年30%增長是有的。復星幫助企業資本市場下一輪融資,或者未來做人才管理邏輯的升級和轉型,實際上才能夠幫助企業。制造業現在跟機器人相關的4500家,真正賺錢的450家,企業賺不到錢投資機構也很難賺錢,工業4.0浪潮來了,里面有魚類,有魚有沙子,怎么下網,如何下網,如果你沒有產業邏輯,沒有產業深度,你這個投資撈起來的魚雷比魚大的多。
智能制造要去探產業的脈搏 最終落地到市場
主持人:很多時候我們需要把心靜下來,因為一二級市場現在開始出現倒掛了,智能制造又是慢工出細活的行業,沒有辦法太急,太急很有可能撈的是魚雷,這個還是要一點點在行業進行深耕。
李笙凱:跟大家簡單分享一下我們自己所觀察的情況,首先從我們來說,智能制造這塊的布局我們也是兩大塊,一塊從執行端做切入點,從機器產業鏈本體集成到核心零部件,包括移動機器人這塊做執行端的切入。另外是切入智能化,將人工智能技術引入到圖像傳感器當中,圖象識別,或者更高端的紅外線攝象頭和聲音識別傳感器端,打通兩端,一端需要能夠怎么做這個事情,另外怎么感知這些東西的存在。
過去兩年服務機器人絕大多數以前是沒有行走的機器人,是因為我們有一個核心零部件,激光雷達部件全球只有兩個國家,德國和日本的公司做這個產品,這個產品價格非常高位,我們服務機器人部件需要幾千塊,我們投了一家公司,它現在是絕大多數大家所看到的服務機器人廠家,采用他們的產品。我們從04年開始布局,我們投了一個機器人自動化,我們當時對比,業內有另外一家更知名的,包括(新中)也再做這塊,但是我們發現產品性能上達到同樣的水平,但是技術是自有的,而另外一家美國驅動公司是合作的。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才能夠升級換代,為什么這么說?首先我認為創業公司的機會,我們投的都是早期公司,在進入創新領域中,創新公司有機會,往往技術成熟度沒有辦法完全絕對的滿足市場需求,可能已經初步滿足部分的場景下的需求。但是還要不斷的升級換代滿足更多市場的需求,包括現在大家說中國是市場應用的大國,很多認為我們在市場上提供創新。因為我之前學機器人的專業,我在研究生時做的研究范疇,國外公司研究特別落地,他們跟市場應用比較貼近,他們研發的跟市場的大公司需求,在國外知名高校中跟市場天然結合的比較緊密,根據市場應用開發一些產品。
但是今天有很多產業門類在美國或者德國先進國家已經消失了,在中國還有這些產業門類,這些產業門類包括消費品,包括家電這種行業,因為他們要引用自動化和機器人的設備,滿足他們需求的時候,肯定根據他們應用的特點和市場特點做一些結合,一方面技術特點以及其他特點結合起來,這是可持續落地產業化的技術落地方式。另外一點,因為這個是投的是早期,我們強調創業者本身要有企業家精神,在早期階段一方面市場沒有完全成熟起來,你面對的挑戰,包括公司團隊內部,我們從投資偏愛的人群說起的話,我們喜歡大概35-45歲的人群,這方面的人群有技術方面的積累,有工作方面的積累,生活閱歷的積累,另外一方面也有管理能力的積累,使得能夠把產品,或者作為一個公司能夠做好的東西。
另外一方面,他作為一個相對年輕的人他更有魄力面對更多的挑戰,并且有沖勁去面對市場的變化。因為創業,說實在話是很苦的過程,很多創始人跟我們交流,晚上12點鐘打電話,12點之前都是在現場處理一些問題,很多時候他們付出體力滿足創業的需求,才達到市場需求這塊。所以在企業發展過程中,我們希望支持他們發展,一方面在供應鏈上,團隊管理上,包括市場需求這塊對接資源,最多還是企業家本身有企業家能力面對這些挑戰去克服,我們更多是作為服務的角色,我們占股比例比較低,我們是不到20%的比例,我們認為創始人一定要有核心的能力,一定要有這樣的能力支持員工做這樣的事情。我們未來會繼續在機器人智能化和人工智能領域上的應用去深耕和深挖。我們非常相信中國科技創新是有機會的,我們剛剛投資做傳感器的公司,很多業內朋友說這個是90-100分的東西,這是非常需要花時間和精力積累的。我們知道日本的某些工廠,他們不斷的把產品更新換代,這時所謂的工匠心,我們真正認為你要愛一樣東西,你也需要工匠精神才能把這個技術真正落地,應用到市場中,以及面對更多的挑戰。
溫旭偉:我也說說我們的看法。實際上在中國20年的發展里邊,站在工業自動化和智能制造角度,我們的優勢是一個龐大的制造市場。這兩年我們投的一個項目,核心是五軸電動機床的技術,這不是一個新鮮玩意兒,在02、03年的時候,這個東西在中國開始大規模的應用。深圳有一個公司靠這個技術有幾百億的收入。
智能制造,從我們投資偏好來說大概是兩個層面。第一個層面,我們一直長期聚焦成長型企業上,我們不會幫企業砸市場大規模的投入研發。我們投的企業商業模式已經成型,基本上用財務的語言面對企業商業模式大概是什么的情況,我給他錢更多是復制。
第二個層面,在智能制造細分領域里邊更多配置到進口替代,以及里邊的核心元器件。比如手機,智能手機發展到今天,好壞取決于核心零部件的好壞。
舉個真實的例子,比如我們今年年初的時候投的一個項目,它做的事是完全進口替代的市場。
在石油石化領域,在勘探環節包括后續采油環節,要根據地下的數據實時建模反映地下,采油過程中知道地下數據實時的情況。我們投的這家公司,2016年年底經過中石油內測和產品的比較,整個情況還是比較不錯的,在2017年底我們也是唯一投了這個公司的企業。企業的需求無非這幾個方面,第一個方面需要錢,除了錢以外可能還考慮自己對企業的治理控制權等方面的東西。我們提供的服務一定是企業自己人沒有的東西,比如金融服務,包括在產業里邊的資源圈子,這些東西,是跟企業深度合作的切入點。謝謝大家。
于志宏:達晨歷史比較長,18年的歷史,體系建設比較完備。我們在經濟發展的主航道都有自己的布局,在TMT、消費、醫療、智能制造都有全國性的專業化結合的布局,在智能制造方面,我們達晨的策略是守正+出奇,守正不能漏掉重大的機會,智能制造是重大的機會,出奇在像影視游戲等方面做一些電商等等,做一些投資。
智能制造還是要跟產業結合,跟實際需求結合。比如自動化機器人,市場的爆發在2014年,之前大家都有,但是應用并不廣泛,只是在2014年的時候在企業調研過程中應用開始增多了。我們一直要求在智能制造領域,要跟產業界的要求,去探產業的脈搏。我們也不追什么風口,我們只是深入到實踐去,深入產業發展過程中去,沿著這個脈搏去做。經常投資一些標的之后,過兩年就熱起來了,我們之前的企業成為了風口,對我們投資非常好,我們估值會多一些。
目前我們比較看好的東西,大家差不多,講的是主航道,大體邏輯,其中一個是圍繞智能工廠的建設。現在我們的工廠要提高效率,減少人員。自動化,包括一些軟硬件的提升,包括HM系統等等,大家都有需求,只是看有沒有更好的東西出來,像機器人,一些小的翻譯機器人也好,大家用的量比較大。
圍繞智能工廠的建設,包括總體解決方案也有大量的訂單出來。包括中小企業也開始覺得,要把自己的管理提高,提高效率,經營不能落后,這是很大的市場我們也做相應的布局。自動化,包括機器視覺的公司在檢測環節,生產過程回饋環節開始有大量的企業冒出來,這是很大的一塊。
關鍵零部件,關鍵材料,包括芯片、結構性的材料和功能材料、半導體器件等等,還有進口替代。我們國內要有一些企業,或者一些科研院校做一些研發,做一些產業化的東西替代進口,讓我們自己的能力提升。
另外,還有一些基礎設施,比如物聯網,也有一些技術,這也是比較大的需求。目前來看,只能說應用層面我們做一些,基礎層面網絡設備還需要國家隊來做,這些細分的領域還是有一些機會。
達晨現在有450家企業,其中大概涉及到智能制造有三批以上,作為一個平臺,在各個細分賽道組織企業,經常做一些沙龍和研討,會有線下的活動。這樣的話,企業家可以找到產業發展的線索,也做上下游的連接,做一些布局,更好的利于投資企業賦能也能夠對接,這是我們平臺相對好的優勢。做科技也好,做技術投資也好,還是有很多的機會,對我們這一類投資人來講,也是能夠走的比較穩健,或者有非常好的回報,對這個賽道,對這個行業我們還是有很大的信心,謝謝。
PE的投資 要關注短期的商業利益更要心懷遠方
朱峰:我們君創資本從前年開始,逐步涉及到智能制造領域。我們更加關注的是在軍民融合領域,去年投了一個目前完全可以商業化的商業衛星發射的標的。最近半年以來,估值的提升和它自己原有技術的轉化,轉化民用市場速度非???。
在真正國家安全領域,其實在過去的幾十年里面,政府布局了非常多的高精尖技術,這些高精尖技術在商業市場有非常大的應用。
在航空航天領域,在航海深海灘領域,我們面臨著非常大的商業機會。我們在航天航空領域,在衛星這個領域上,如果嚴格的執行軍隊全面停止對地方有償服務的話,到明年五六月后,在商業上面臨無人服務的局面。我們看到有一個數據,參與美國軍品供應和軍用企業的民品供應,有一個比例,專用軍用技術企業占整個15%左右,其他那部分是軍工企業參與民品的供應,我們想說的是,這15%是真正涉及到國家安全不可以商業化的東西。另外一部分80%在國家安全領域已經是半淘汰,不是最先進的技術不會涉及到國家安全的真正底線。但是在商業市場有非常大的利用空間。在這塊,我們會投入更多的精力。
技術本身的領先程度、前期大量資金投入對未來商業市場有很大的前景,是我們關注的。我們去年投的企業,運載火箭的一個研發應用的企業,里面有一個問題,我們需要看到創始團隊更多的企業家精神,更多商業運用的前景。PE的投資,會關注短期的商業利益,短期可能是三五年,長期是心懷遠方,你相信這個行業,相信你投資的東西在遠期給你帶來相應的回報。不管是寒冬還是嚴冬,好的東西永遠是存在的,謝謝大家。
張輝:先進制造這個事情是起于技術,源于技術,最后落地到消費者,落地到市場,這是一個完整的鏈條。中科創星準備做技術投資的初衷跟大家一樣,是未來要打破技術壁壘,包括進口替代。
作為投資機構,我們投資的賽道,我們關注的熱點,其實都是和國家整個宏觀形勢,內外局勢是息息相關的。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做這樣的投資,也是希望找到一些點。第一個最基本的出發點就是進口替代,要把我們關鍵領域,關鍵產品部件,由我們自己國產化替代美國,或者歐洲的進口。第二,現在在先進制造和其他的高精尖包括芯片領域里邊,大量的工作還是從無到有的過程。在未來,發展多少年之后,我們在某些領域是要超過發達國家,超過美國、德國和日本。我們的裝備也好,技術投資也好,整體的路線是按照這樣的賽道走的。
前段時間,我們投了一個做醫院核心設備、核心組件的企業,它的產品是晶體,晶體材料占到成本的50%,這個東西國內沒有批量化,沒有能力生產。真正生產在美國的一個公司,日本的公司,帶來的問題是,即使我們醫療設備國產化,但是核心材料還沒有國產化,我們定價權是會受影響的。我們的設備價格就沒有競爭優勢,因為原材料在國外競爭對手手里,這就是對我們的一種制約。
進入到科技創新的階段,其實技術來源是不定的。比如國外是MIT,斯坦福等高校,國內的話是中科院,我們的高校和一些大的企業,像華為研發比較好的企業,他們會培養一批高精尖的優秀人才。我們也是主要聚焦在這些方面,技術創新和技術轉化產品必須有技術來源。
很多科研人員其實對市場,對公司管理也是了解的,但技術到產品再到市場中間有一個很大的鴻溝,我們覺得這個還是需要我們這些投資機構做很多的工作,幫助找科學家,包公司的股權結構搭建等。技術再好,最終還是要落到市場,要有市場應用,包括之前投資也是一樣的。
2015年,機器人這塊特別火,出現了很多的公司,但是到現在死了一大半了。為什么?因為沒有應用,落不了地,都是概念。真正能活下來的是寥寥無幾的,是真正把產品落到實處的,能夠解決用戶或者消費者需求的這樣的一些公司。我們做技術投資的時候,不能光講情懷,我們要從實際出發。
比如我們投商業航天,中科創星從衛星發射廠到火箭制造,到衛星平臺制造,到衛星操控,到衛星運營整個產業鏈都投完了。我們做完這個層面,市場還是有很多需求的,很多時候因為我們基礎設施建設不夠,有需求的客戶不知道需求可以被一種新的東西來解決。因為在之前,沒有這個基礎設施,或者民營企業不能做衛星的時候,就不會想我這個需求可以用這個方式解決。我們在做一些前瞻性的東西,最后還是要尊重市場,用心地對待需求的過程,謝謝。
主持人:謝謝,我簡單總結兩句。我覺得智能制造這個行業確實肩負著讓人民生活的更美好的重任,各個投資機構也在這個行業當中會有比較完整的布局,包括很成熟的產業投資。今天的分享到此結束,非常感謝大家的聆聽,謝謝。
免責聲明:???????內容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官方微信